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有限公司(穩中求進)
中國二十二冶集團裝配式建筑分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顏世強
中國房地產報 文/陳寧
疫情對于建筑行業來說,是一場行業“大考”。但在疫情期間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等“小湯山”醫院建設中所體現的“中國速度”,就是建筑業高質量發展交出的完美答卷。建筑行業的創新之路、綠建之路、裝配式之路成為行業發展必然。
中國二十二冶作為國內首批探索裝配式建筑的龍頭企業,如何應對場“大考”,又有何新的思考?7月中旬,中國二十二冶集團裝配式建筑分公司總經理、黨委副書記顏世強,接受中國房地產報調研組專訪,分享對于公司發展,對于綠色建筑的思考。
中國房地產報:怎么看疫情對于建筑行業的影響?你們公司又如何面對?
顏世強:新冠病毒肺炎疫情下的建筑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沖擊,建筑業或將進入“存量競爭”時代。危與機并存下的中冶綠建,經過十年的發展,雖然先人一步形成了成套技術體系,但從行業尖端和長遠發展來看,技術創新動力不足、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較低的問題依然存在。面對瓶頸制約,裝配式建筑分公司以黨建+技術創新為抓手,突出黨建引領,服務技術創新,加快裝配式成套技術的升級更新。發揮黨組織紐帶作用,建設科技創新平臺,以黨建整合科技創新要素資源,在裝配式建筑領域的科技成果轉化與關鍵技術突破兩方面同時發力;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作用,凝聚科技創新動力,注重把黨員培養為人才、人才培養為黨員,發揮黨員在裝配式建筑領域技術研發中的先鋒模范和示范帶動作用,緊緊圍繞2020年技術質量目標,組建黨員項目攻堅小組,摸索、鉆研新設備、新技術、新材料、新措施;學習和研究新知識、好方法、小竅門,立足崗位服務企業發展,截至目前,2項企業標準已報中冶集團審核、1項科技成果申報中冶集團科技進步獎、1項協會標準已經正式實施,并有18項發明專利、19項實用新型專利、9項企業技術標準完成申報,PKPM智慧工廠軟件已經在多個項目推行試用,“預研一代、研發一代、生產一代、儲備一代”的產品創新體系初具雛形。
中國房地產報:談談你們在綠建方面的發展情況?
顏世強:中國二十二冶作為國內首批探索裝配式建筑的企業之一,多年來致力于研發和推廣綠色節能的裝配式混凝土及裝配式鋼結構建筑。經過近幾年的發展,中國二十二冶在鋼結構裝配式、混凝土裝配式建筑方面,與中冶建筑研究總院攜手并肩,走在中冶集團以及河北省前列,不僅是國家裝配式住宅產業化基地,也是中冶集團三個裝配式建筑研究院之一,還是唐山發展裝配式建筑產業的龍頭企業。如今,中冶綠色裝配式建筑算是“十年磨一劍”,走出了自己的創新發展之路。公司以中國二十二冶國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鋼結構制造中心、重型裝備制造和精密鍛造四大產業園區為依托,形成了以裝配式鋼-混凝土組合體系、裝配式混凝土結構體系、裝配式低能耗建筑為代表的三類產品體系,具備房地產開發、規劃設計、工業化設計、PC部品部件生產、咨詢、鋼結構部品部件制造、工業化管道設計、機械電氣模塊化施工、工程總承包一站式綜合服務能力。
中國房地產報:都說裝配式建筑就是“像搭積木一樣建房子”,這種方式如何保障建筑質量?
顏世強:建筑業落后的生產方式直接導致施工過程隨意性大,工程質量無法得到保證。裝配式建筑,主要采取以工廠生產為主的部品制造取代現場建造方式,工業化生產的部品部件質量穩定;以裝配化作業取代手工砌筑作業,能大幅減少施工失誤和人為錯誤,保證施工質量;裝配式建造方式可有效提高產品精度,解決系統性質量通病,減少建筑后期維修維護費用,延長建筑使用壽命。
中國房地產報:你們發展裝配式建筑的過程中遇到哪些困難,又是怎樣渡過難關?
顏世強:裝配式剪力墻結構體系的關鍵技術是豎向連接技術,如何選擇能夠滿足結構要求、易于操作、便于檢查和施工的連接方法是制約裝配式剪力墻結構推應用的瓶頸。
如何解決這一瓶頸?技術人員首先從四個方面做了調查和研究。一是連接方式:目前國內主要有灌漿套筒連接、漿錨搭接連接等連接方式;二是施工方法:注漿機械和專業人員缺乏;三是操作效果和檢查方面:注漿連接完成后,鋼筋的連接質量無法直觀檢查,只能靠過程控制,一旦發現問題無法進行有效處理;四是構件制作情況:每道墻連接鋼筋較多,預留鋼筋位置和套筒的定位控制較為復雜。針對調研后發現的問題,技術人員又通過對套筒連接方式的試驗,開發了第一代搭接連接+套筒連接的裝配式剪力墻結構連接體系。
施工過程中,技術人員又發現此連接技術由于套筒數量較多,底部后澆區域相繼增多,生產和安裝較為繁瑣。面對這個問題,技術人員在符合施工規范的前提下聽取現場施工工人建議,對墻板底部設計進行改進,產生了第二代連接技術;但通過生產安裝發現,鋼筋漿錨連接在施工過程中工序繁瑣,灌漿料能否灌滿連接腔無法檢測,可能出現套筒未灌滿的情況。針對此問題,技術人員在原有成果的基礎上研發出了第三代無灌漿的全搭接連接方式。截至目前,裝配式剪力墻結構墻體連接技術已在多個示范工程進行了廣泛應用,積累了大量的施工經驗。
中國房地產報:你們在區域拓展和市場推廣方面有何規劃?
顏世強:未來,公司會把握國家建設京津冀世界級城市群的寶貴機遇,按照“以基地拓市場、以現場保市場”的理念加強市場開發力度,全力打造區域市場格局,充分依托遵化基地深耕京津冀北部區域,輻射北京、天津、唐山、秦皇島等200公里氛圍內的總承包及產品供應市場;依托邢臺裝配式基地為中心,輻射山東、河南、山西三省200公里范圍內的總承包及產品供應市場;依托安徽淮北裝配式基地為中心,輻射200公里內的總承包及產品供應市場;形成邢臺區域市場、淮北區域市場及京津冀區域市場格局。市場部負責市場營銷網絡布局,派駐專人蹲點營銷的方式,盡快形成區域營銷格局。
中國房地產報:你認為目前綠色裝配式建筑還存在哪些制約行業發展的問題?
顏世強:裝配式建筑發展必須依托技術產業園區及生產能力,因而生產基地的建設和管理也是必要條件之一,但隨著裝配式建筑建筑的興起,社會上出現了很多裝配式建筑生產小企業,這些企業起點低,管理水平和技術水平良莠不齊,這對于綠建行業健康發展是非常不力的。希望國家有關部門盡快出臺行業準入標準,提高行業門檻,避免惡性競爭。